回望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史,桑塔納國產化一定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一頁。一輛轎車,帶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加工業的發展,也加速了中國汽車工業及其產業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,從此打開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局面。
踏上中國之旅的不止是“大眾”
在雙方探索前行之路期間,還有過這樣一段“小插曲”——那就是上汽與奧迪結緣。早在1986年,上汽與奧迪就進行了合作,上汽奧迪不是全新開始,而是“經典的傳承”。
1982年,奧迪在當時最貴的旗艦車型——奧迪100正式推出。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型應用了當時諸多創新性技術,例如車身輕量化技術、低風阻系數設計(0.30Cd)、quattro四驅等,迅速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車型。在上世紀80年代初,中國決定引進奧迪100。1986年,上汽與奧迪就進行了合作,1986年起,上汽大眾三年內共組裝了600輛奧迪100,作為中央政府相關部門及上海市的公務用車。奧迪也就是從這里開始,首次踏上了它的中國之旅。而在35年后的2021年,奧迪再次回歸上汽大眾。可以說,上汽奧迪不是全新開始,而是經典的傳承。
波瀾壯闊的國產化之路
相較于奧迪100的入華,桑塔納的國產化之路則更為波瀾壯闊。1983年,第一輛手工組裝的桑塔納的下線,給上汽大眾注入了信心。但中方也很清楚,CKD組裝不是引進桑塔納的目的,實現國產化、形成自己的轎車制造體系才是目標,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。
當時面臨的困境主要有兩方面,一方面,國內汽車制造還處于手工敲打的水平,既無設備也無技術,同時幾乎沒有任何配件廠,缺乏相關配套基礎;另一方面,德國大眾對零配件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要求,當時本土汽車工業可以說是聞所未聞。
所以問題來了,依據合同規定,桑塔納國產化的零部件必須拿到德國去做測試,經過認可才能投入國產制造。而且,最初與德國大眾談判時,桑塔納計劃7年間達到國產率90%以上,每年都有進度目標。理想很豐滿,現實卻很骨感。巨大的實力差距下,上汽大眾埋頭苦干兩年,桑塔納的國產化率才只有2.7%。整整一臺車,僅輪胎、喇叭、天線、標牌這“四大件”零配件是國產的,其他均為進口。
1987年12月24日,剛被任命為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同志,前來參加桑塔納國產化工作會議,發表了《把“桑塔納”轎車國產化搞上去》的講話,開宗明義提出轎車國產化的指標,指出“桑塔納的國產化要堅持高質量,不能‘瓜菜代’!” 在當時,唯有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,建立自己的零部件生產體系,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。
1988年7月1日 上海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共同體成立大會
重壓下的“絕地反擊”
為攻克“提高桑塔納國產化率”這一難題,上汽大眾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,再次開啟了一系列攻堅創新工作。當時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狀況是一缺技術二缺錢,提高國產化率,必須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,大筆的改造費便是制約提高國產化率的最大障礙。
1988年,“國產化基金”正式設立,根本性地解決了零部件企業引進技術、設備的經費問題。同年,105家零部件配套企業、6所高校、7家科研院所的成員共同成立了“桑塔納共同體”。這也是為什么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桑塔納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。當時每賣出一臺桑塔納,就提出2.8萬元利潤,組建了累計金額幾十億元的“桑塔納基金”,用于扶持配件生產企業。有了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,大批零部件企業開始脫胎換骨的成長。甚至后來,只要質量標準獲得過上汽大眾認可的零部件,其他廠家就直接采購,成了名副其實的“免檢產品”。
而在企業內部,上汽大眾從德國大眾聘請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師培訓和指導零部件生產,嚴格按照德方的“六道關口”,實現零部件國產化100%合格。同時,如果國內本土零部件工廠想成為上汽大眾的供應商,就必須按照德國標準重新改造,在零部件經過德國標準測試后才能通過考察。
在此過程中,上汽大眾逐步建立了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的完整產業鏈。在零部件方面,中德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400多家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,他們也成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的核心,為國內汽車產業發展打下基礎??梢哉f桑塔納的國產化,為我國轎車工業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產業共同體。今天的福耀玻璃、揚州亞普、寧波華翔、寧波均勝都受益于桑塔納共同體全方位的支持——訂單支持、技術支持、資金支持。
1990年4月18日李鵬總理參加上海大眾成立五周年暨第一期工程投產儀式剪彩
用眾人之力,則無不勝也。1989年,桑塔納轎車國產化率上升到了60.09%,實現了飛躍式的極速成長。1990年,上汽大眾五周年大會上,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看見現代化的汽車廠落成,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,會上還傳遞出一個令全國震動、世界矚目的消息:中央同意開發浦東、開放浦東。桑塔納國產化的快速推進,讓人們看見了中國力量的迸發,也增強了城市對外開放開發的強大信心。此后,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又經歷了幾次跳躍性增長,到1998年,桑塔納普通型的國產化率已達93%。
1992年1月28日,慶祝累計生產10萬輛桑塔納轎車活動
正所謂,不經歷巨大的困難,不會有偉大的事業。桑塔納的國產化之路,不僅開辟了中國現代轎車工業的新紀元,更建立了早期的現代化汽車工業體系。這背后也映射出上汽大眾人自立自強、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內核。時至今日,40周歲的上汽大眾,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合資車企的引領者,面對新時代下的新挑戰,上汽大眾仍將和中國汽車工業一道成長,走好合資車企轉型升級的新發展之路。
標簽:上汽大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