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汽車制造業歷經三個發展階段,一,早期自主研發,因技術薄弱而草草收場;二,以市場換技術,汽車經濟被合資車企牢牢把控;在近些年的周期里,中國車企創造了新局面,邁入第三階段——自主創新。
遙想曾經自主品牌戴著“設計廉價”、“做工粗糙”、“三大件靠借”的帽子,但今天我們再來重新審視一遍,那些所謂的“帽子”都還在嗎?
事實上,自主品牌已攻克了諸多造車技術,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。而且作為本土造車勢力,優勢在于能夠與國人深度溝通,產品調整、優化迅速且具有地域特性,所以自主品牌產品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,不斷向著行業的領先位置奔跑,讓“中國創造”有了話語權。
那今天小編以榮威RX5 MAX與長安CS75 PLUS兩款自主車型的對比為例,看看“國產車”甩掉的那些帽子!
告別模仿 風格具有特色
榮威RX5 MAX的前臉比較平實,懸浮鯨翼前格柵、星海戰隊LED大燈、穩重流暢的車身線條,整體非常的耐看,中庸路線適用于大多數人的風格,大多數駕駛場景。
而長安CS75 PLUS相對更為動感,透出都是激進與高調,蝶翼式格柵、硬朗的線條、回旋鏢尾燈,諸多元素組合在一起,個性鮮明,雖然不是耐看型,但確實讓人一見鐘情。這款車近日也更新了2021款,除了頂配專屬的智能遠近光系統之外,標配了前大燈智能開閉、伴我回家燈光等,其他維度還有些細節調整,有一點需關注的是,長安CS75 PLUS的日行燈是一小段一小段的,顆粒感明顯,檔次感不足,有些low了。
回看早些年的自主品牌,不提三大件,就是外觀內飾也要依靠抄襲,從榮威RX5 MAX與長安CS75 PLUS身上不難看出,近些年自主品牌似乎已經找到了正確的路,有了自己的風格,設計廉價不復存在。
秉持厚道 向科技感靠攏
曾經有人說“國產車除了大毛病全是小毛病”,慶幸的是如今很少再聽見這樣的聲音,尤其在內飾上。例如,榮威RX5 MAX車內用了大量的軟質包裹,而且將空調出風口上移至中控屏上方,搭配14.1英寸等大尺寸中控屏,這塊屏幕集成了車聯網、OTA功能,有一定的娛樂性。
長安CS75 PLUS的內飾像外觀一樣延續運動感,用料還算可以,畢竟自主車型一直都是以厚道著稱的,但是紅黑色塊搭配不夠合理,視覺效果有點“土”,中控屏和液晶儀表盤相連,屏幕挺大,清晰度尚可,官方一直宣說是沉浸式享受,沉浸不沉浸先不說,丑是真是丑……
說到這,要cue一下它的老對手哈弗H6,最近第三代哈弗H6上市了,別的不提,內飾的打造真不錯,而且同樣使用了紅色,卻不違和,長安這一點真是要學學哈弗H6了。相比從前做工粗糙的評價,如今的聲音早已是:國產車還是有造高端車的潛質!至于偷工減料、區別對待,貌似合資車陣營才是最會這一套的吧!
核心部件逐漸穩定 軟肋變硬了
這些年來,諸多自主研發、堅持投入的品牌都實現了核心技術的攻克。如長安、長城、吉利等都有了自己的招牌發動機、變速器系列,最重要的是在調校和品質上也都逐漸趨向于穩定。
我們以兩車的2.0T版本為例,發動機如下圖所示,參數非常接近,不多贅述。
二者在變速器上有區別:榮威RX5 MAX匹配的是6速雙離合變速箱,優點是便于操作,故障率低、對燃油經濟性友好,少有頓挫現象,而長安CS75 PLUS則匹配8AT變速箱,對平順性更為關注,不過市面上諸多車主反映長安CS75 PLUS的變速箱換擋反應慢,急剎車降擋不積極,停車與怠速狀態下會有明顯的振動與強烈頓挫感。
榮威RX5 MAX和長安CS75 PLUS的表現雖不完美,胃口挑剔的消費者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和需求,但我們還是可以體會到,自主車型確實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表現,在不斷的進步中,核心部件一定會更好用、更成熟、更可靠。
結語
榮威RX5 MAX與長安CS75 PLUS正是現在國產車發展的縮影,一路走來,他們的成績來之不易。無論是受年輕的一代熱議的長安CS75 PLUS和榮威RX5 MAX,還是打破合資壟斷作為自主車型標桿存在的“國民神車”哈弗H6,都值得我們支持和鼓勵,相信在自身成長與市場競爭的促動下,未來,國產車可以變成世界車!
標簽:長安CS75